基于AT89C52单片机控制的密码门禁系统
摘要: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按键电路,显示电路等电路构成。输入有两种模式。一是开锁模式,密码正确开锁,密码错误系统则蜂鸣器响。另一种是更改密码模式,输入原始密码,密码正确则设置新密码,两次输入密码一致,系统提示密码设置成功,两次输入密码不一致,蜂鸣器响提示输入错误。如果输入原始密码错误,蜂鸣器发出声音提示输入错误。
关键字:AT89C52,密码锁,LCD,4×4矩阵键盘
1引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住宅与部门的安全防范、单位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以及一些个人资料的保存多以加锁的办法来解决。若使用机械式钥匙开锁,人们常需携带多把钥匙,,使用极不方便, 且钥匙丢失后安全性即大打折扣。为满足人们对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安全性, 用密码代替钥匙的密码锁应运而生。目前使用的密码锁种类繁多, 各具特色。本设计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 采用A T 89C51 单片机, 研制了一款具有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该密码锁设计方法合理, 简单易行, 成本低, 符合住宅、办公室用锁要求, 具有推广价值。
2总体方案设计
2.1方案一:
基于AT89C205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AT89C52单片机是8位单片机,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它具有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 128*8位内部RAM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且支持在线仿真。T89C51适合程序小,储存器容量小使用。
2.2方案二:
采用 CMOS实现的数字电子密码锁设计
数字密码锁具有操作简便、保密性的特点, 而采用 集成电路组成数字CMOS锁控制装置, 更兼有电源范围宽、功耗低、工作可靠的优点, 可广泛用于家庭及保险等场合,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保安锁具。
数字密码锁的实际控制对象是电磁锁的电磁线圈, 可规定线圈断电为落锁或加锁, 线圈通电为开锁。电磁线圈一般为交流线圈( 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直流线圈 ), 可用数字密码电路驱动中间继电器来控制其电流通断。
基于CMOS的数字电子密码锁设计主要是因为它的硬件电路比较复杂,其不需要用到程序,单纯的应用多种逻辑电子器件来实现,即可以做到总体设计简单,但是由于其整体使用的是硬件电路,所以总的电路原理比较庞大,而且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我们知道因为硬件电路的可靠性不高,很容易就受到搬拆等过程而使使用率降低。
综合分析:
基于AT89C205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是一个可以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案选择,由于我的此次设计用到的只有键盘的输入算法和报警信号的输出两个主要功能模块,所以对于MCS—52来说其四十个管脚只用到了一半的管脚,所以在这里我选了和MCS—52的功能和指令可以兼容的只有二十个管脚的AT89C2052芯片来完成该设计。
目录
1 引言.............................................................1
2 总体方案设计.....................................................2
2.1方案一:...................................................2
2.2方案二:...................................................2
3 分电路设计和论证..................................................3
3.1显示电路设计和论证..........................................3
3.1.1 方案一...................................................3
3.1.2 方案二..................................................3
3.2 输入电路设计和论证.........................................3
3.2.1 方案一..................................................3
3.2.2 方案二 ...................................................3
4 软件设计..........................................................4
4.1程序流程................................................4
4.1.1系统主程序流程图.....................................4
4.1.2各子程序流程图........................................5
4.2程序....................................................7
4.2.1主程序...............................................7
4.2.2 各子程序............................................11
5软硬件系统的调试.............................................21
6 附录........................................................30
7参考文献.....................................................31
参考文献
[1] 张毅善陈善久裘雪红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19-216
[2]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312-357
[3] 王道辉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49-258
[4] 沈红卫基于单片的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3-167
[5] 周美娟肖来胜单片机技术及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8-215
[6]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117-124
[7] 王志强MCS-51 单片机应用开发子程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54-265
[8] 何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道铁出版社2005218-223 [9] 周慈航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145-153
[10] 霍孟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52-156
[11] 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90302-307
[12] 李全利迟荣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107
[13] 陈堂敏刘焕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89-101
[14] 徐建民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25-167
[15] 王爽汇编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14-207
[16] 刘丽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5-167
www.bysj360.com www.bysj360.com/page.asp?id=37 www.bylw520.net www.bylw520.net/html/4907.html www.caddow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