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选择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选择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选择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292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3-31)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选择

 

 
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机制选择
 
 
 
 
 
 
 
摘  要
  本文从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了工作价值观内外部维度与就业的关系以及人口特征变量在工作价值观对就业影响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工作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影响关系的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价值观,做好职业规划,这对于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劳动力市场人才缺乏的“双难”局面,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研究以安徽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内10所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问了796名被试,其中有效问卷696份,有效回收率为87.44%。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通过对工作价值观的内部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结构分析,工作价值观可分为F1经济地位维度、F2声望地位维度、F3政治权力维度、F4文化资本维度、F5内在价值维度和F6职业环境维度。相对于F6职业环境维度、F4文化资本维度和F2声望地位维度而言,毕业生对工作价值观的F1经济地位维度最为重视,其次分别为F3政治权力维度和F5内在价值维度。
(2)毕业生的工作价值观与毕业生的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生源所在地以及专业课成绩显著相关。
(3)在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就业选择差异较大。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的性别和专业显著相关,与家庭背景、生源地不显著相关。
(4)本文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评价观和择业观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大学生、就业、影响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of work values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imensions of work values and employment as well as the role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impact on the job valu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s of work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im is to help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ork values and do a good job planning, which has a definite practical value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the present graduates and the lack of the labor market.
In this study, students from 10 universities in Anhui, Hebei and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and 796 subjects were interviewed, of which 696 were valid,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87.44%.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nteraction analysis,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 the work values can be divided into F1 economic status dimension, F2 prestige status dimension, F3 political power dimension, F4 cultural capital dimension, F5 intrinsic value dimension and F6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dimens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l dimension of the work values. Compared with the F6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dimension, F4 cultural capital dimension and F2 prestige status dimension, graduates pay most attention to the F1 economic status of work values, followed by the F3 political power dimension and the F5 intrinsic value dimension respectively.
(2) the work values of graduate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gender, profession, family background, location of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3) in this survey, the employment choice of graduates is quite different. The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of graduat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gender and profession of graduates, but i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mily background and origin.
(4)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a correct career evaluation view and employment outlook.
Key words: work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fluence
 
 
 
 
 
 
 
 
 
 
 
目录
1绪论 6
1.1研究背景与问题 7
2文献综述 7
2.1工作价值观研究 7
2.1.1国外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 8
2.1.2国内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 9
3理论模型及假设 12
3.1变量描述 12
3.1.1工作价值观变量描述 12
3.1.2人口特征变量描述 13
3.2理论模型 14
3.3研究假设 15
4研究方法 16
4.1问卷说明 16
(1)自变量 16
(2)因变量 16
(3)缓冲变量 17
4.2数据收集 17
4.2.1样本选取 17
4.2.2问卷发放与回收 18
5数据分析 18
5.1工作价值观及就业满意度描述性分析 18
5.1.1工作价值观描述性分析 18
6 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18
2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19
4 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20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随着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不断影响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参与和就业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1.1研究背景与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6月,全国11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145万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4.7%;2003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大学毕业生212.2万人,至2003年7月底,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67%;2004年毕业的28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3%;2005年毕业的340万人学生,就业率为72.6%。可见,近年来,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但大学毕业生待业积压的人数较大,社会反响强烈,就业总体形势比较严峻。
    工作价值观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职业需要、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行为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与定向以及职业的成就,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我国高等教育也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转变,那么,今天的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在职业选择方面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近期对安徽、河北、北京8所学校近700名在校大学生做了专门的调查研究。
2文献综述
2.1工作价值观研究
工作价值观,又称职业意向,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工作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也是决定个人职业价值选择的内在动力源。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不同,体现出来的工作价值观和职业选择行为也不同。工作价值观直接影响人对职业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人的整个生活。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之外,主要决定于个体的工作价值观是否合理。工作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由于工作价值观对人的这种重要性,国内外的学者对工作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内外直接针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较少,多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调查工作价值观的构成和特点,而且这方面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居多。工作价值观中包含几种职业价值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国内外学者对工作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不作区分,其中居主导地位的职业价值取向对工作价值观起决定作用。
2.1.1国外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
国外关于工作价值观的研究是随着职业指导工作和职业心理学的发展而兴起并不断深入的。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发现许多青年人离校后失业,不是他们没有能力,也不是社会缺乏就业机会,而是他们投有遇到他们期望的工作。于是在他的倡导下,设立波士顿地方职业局,专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和有关的职业理论研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理论界首先对以工作价值观为中心的择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五、六十年代,职业心理学研究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外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状况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研究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Betts发表的关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269名在校生收入预期的报告,Dominitz和Manski对威斯康星州12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收入期进行的合作研究,以及欧盟十国在1999一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预期开展的联合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尽管它们的研究方法各异,研究重点也各有侧重,但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即高校学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他们的收入预期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收入预期会受到性别、家庭背景、学校、专业、年级、成绩、求职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本科学生一般是在四年级才形成关于收入预期的成熟想法等。这些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印证并完善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投资预期和投资回报的既有认识。由于学者们的职业心理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们的工作价值观理论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1)金兹伯格等人(Zinzberg,Ginsburg, Hernia1951)的职业发展理论模型。他们认为职业发展包括三个阶段:①幻想阶段(n岁前);②尝试阶段(11一l8岁);③现实阶段(18一20岁)。在尝试阶段,青少年学会以个人能力为核心,增强自己感兴趣方面的能力,开始了解职业价值,并在考虑个人及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统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资料,确定未来职业方向。
(2)塔德曼和哈瑞(Tiedeman、 Hara 1963)的职业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的历程事实上就是个人所做一连串抉择的总和。他们认为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分为预期和实践两大时期,其中预期时期需借助丰富多采的探索活动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世界,并逐渐建立一种个人与工作协调统一的状态。
(3)霍兰德(Holand 1966、1973)的个性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霍兰德的职业选择学说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霍兰德将职业的选择看成人格特征的表现,并提出了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习惯型六种人格类型和与之相应的六种职业环境。
(4)霍波克(Hoppock)提出了职业选择必须适合个体需要的理论。霍波克认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由于其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和个人状况不同,他们的工作价值观也各不相同。如有些人择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而另一些人则为了发展和完善自己、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能。一个人的需求层次越高,他就越重视选择职业是否能符合个人的发展,对职业的期望往往也越高。
(5)塞普尔(Super 1957、1963)提出了职业发展的自我概念理论。塞普尔认为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并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完成与否,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发展情况。他认为职业选择可分成五个基本阶段:1.形成期(14一18岁)相当于中学,对工作有初步的想法;2.探索期(18一20岁)相当于中学、中专毕业到上大学,根据职业爱好缩小职业选择范围,从而迈出职业选择的第一步;3.建立期(21一24岁)根据职业爱好完成训练并受雇,相当于大学;4.维持期(25一35岁)安于适应的职业选择;5.巩固期(35岁以后)地位提高,出成就。其中青年时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修正和形成一种新的自我想象和自我概念通过选择使其快乐、成功和有益于社会的职业来检验自己的自我概念。该理论还认为职业的选择及发展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探索和担任职业角色,自我概念也得到了发展。个体通过检验各种角色扮演经历来增进对自己的观察了解,当自我概念发生较大分化时,其一个特殊方面即职业自我概念就成为青年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塞普尔于1957年提出了人们在择业时最重视的15个条件。后来,金耐(Kinnance)等人1961年将其缩减为独立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等6个纬度。1982年拉斯堡(Lar.ebeau)则抽取了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等4个因素,总的来看,他们倾向于把工作价值观纳入个性(人格)的范畴。
 
参考文献
1.胡荣.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及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阴国恩,戴斌荣.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团.心理发展与教育.
3.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见《新华网》2003年3月29日.
4.易钢.社会工作职业与伦理价值重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6).
5.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下滑的背后.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04,(11).
6.周莹莹.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7.
7.杨克旭.理工科重点大学毕业生工作价值观与实现度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5.
8.余华,黄希庭.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
9.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10.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7.
11.高顺文.我国职业声望研究二十年述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2.张继玉.青年女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13.尹保华.试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J].社会主义研究,2008,(1).
14.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
15.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16.宁维卫.我国两城市青年价值观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1991,56.
17.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1(2).
18.郑伦仁.当代大学生取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
学,1997,23.
19.丁雪红.当代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定量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1998,(17).
20.凌文栓,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
21.胡玉东,朱国平,周南平.对南京邮电学院2001届毕业生择业倾向的调查与思考,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
22.叶文振,刘建华,夏怡然,杜娟。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
23.余新丽,费毓芳.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24.林卡.论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社会科学,2009,(4).
  • 关键词 选择 工作 价值观 对大 学生就业 影响 机制
  • 上一篇:基于CART不同下点面辐射性质的研究
  • 下一篇:认知抑制老化对部分线索提取的影响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