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298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4-22)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1.1国际背景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80%以上,-些发展中国家已达55 60%。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 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的。百年工业化加快了人类文明的步伐,也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人类越来越多地聚居于城市,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不发达国家来说,城镇化更是促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在全球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分化、资源浪费、道德沦丧、经济水平差异较大等方面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2国内背景

21世纪,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相关问题,正在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积极稳定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城镇化问题是人口、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乡村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但由于当前城镇化的质量不高,给城乡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成本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差,“ 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而人口城镇化却未能实现相应的增长,大量的农用地被转为非农用地,许多城镇粗放式发展,其进程当中伴随着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的长远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已经成为新时期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术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并针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寻找促进可持续化的突破口,及时发现阻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有学者认为,“城镇化发展是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通过比较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今后城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城镇化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逆转换的大势。如何加深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理解,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其次,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重点要探讨的问题。因此,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水平的研究概述,探索新型城镇化内涵,从多个角度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力图构建科学的新型城镇化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研究提供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丰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能力的提升。

2.2实践意义

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研究其城镇化水平与差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关的指标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为后续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与区域城镇化水平相关的其他理论。通过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首先,可以客观的认识到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差异的现状。其次,科学的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各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从而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最后,依托论文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区域及省份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对与河南省发展特点相似的其他省份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终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参考文献

[1]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4):69-75.

[2]江婧,王玲玲.抚州市深度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8(12):79-82.

[3]王新越,宋飏,宋斐红,于世远.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 地理科学,2014,(09):1069-1076.

[4]张占仓,蔡建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亮点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07):53-58.

[5]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1):65-74+140-141.

[6]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6(02):354-363.

[7]吕丹,叶萌,杨琼.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述与重构[J].财经问题研究,2014(09):72-78.

[8]安晓亮,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3,37(07):23-27.

[9]张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8(20):177-180+187.

[10]刘进辉,王殿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道路[J].农业经济,2014(01):64-66.

[11]孟华,李义敏,赵袁军.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06):69-75.

[12]余江,叶林.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02):145-156.

[13]索志林,王静怡,孙泽群.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测度及协调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313-318.

[14]罗腾飞,肖良武.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及空间演化特征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40-44.

[15]郝运,周昭雄.基于熵权法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测量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2):155-156.

[16]王炀堃,王铁.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353-358.

[17]张立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梁平县城镇化质量评价与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引言

2.研究背景

2.1 国际背景

2.2 国内背景

3.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3.2实践意义

4.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4.1相关概念

4.2相关理论

4.2.1区位理论

4.2.2城乡结构转换理论

4.2.3人口迁移理论

4.2.4非均衡发展理论

4.3研究进展

4.3.1 国外研究进展

4.3.2 国内研究进展

4.4研究方法

4.4.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4.2 因子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5.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分析

5.1研究区概况

5.2数据来源

5.3指标权重的确定

5.4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5.5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测算

5.6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差异空间演变分析

5.6.1 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区

5.6.2 新型城镇化较高水平区

5.6.3 新型城镇化中等水平区

5.6.4 新型城镇化较低水平区

5.6.5 新型城镇化低水平区

5.7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分析

5.7.1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

5.7.2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6.1 社会经济基础历史差异明显,初始优势差距较大

6.2 科技创新实力差距悬殊,各区域科技要素分布不均衡

6.3 公共服务水平普遍低下,同时差异较大

6.4 区位条件差异明显,对区域演变与发展进程影响较大

6.5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倾斜现象,各区域政策支持力度强弱不一

7.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7.1 发挥各区域优势,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7.2 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提高人才竞争力

7.3 优化调整资源利用结构,促进区域间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协作

7.4 因地制宜利用区位优势,大力促进区域内外要素的互联互通

7.5 发展特色经济, 培育支柱产业

8.结论与讨论

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归纳出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找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对策和建议。能够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城镇化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发展不协调所产生的的后果,加深我们对新型城镇化实现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因地制宜,有助于河南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明确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化立体综合的交通体系,从多角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实现区域内各种要素的互联互通,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统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落实。同时,也可以为与河南省情况类似的其他省份和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进一步丰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定效果。

四、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方法: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

步骤:首先阐述了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平均法的基本概念之后,选取了24个代表性较强的相关指标,根据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20个指标。对于标准化后的评价指标值及其对应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测算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然后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模型,并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将河南省分为五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区,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指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指导接下来的城镇化的发展。


  •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型 城镇化 测度 空间 差异 研究
  • 上一篇:河南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大功率试车运行参数模型研究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