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306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4-21)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式越来越严峻, 在众多的交通事故中,以追尾碰撞与超车侧向碰撞事故这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如果能够在事故发生前提醒驾驶员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则是非常有用的,汽车防撞预警系统正是基于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来实现在行车过程中,给驾驶员提供必要的技术设施。
本文在安全跟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构成,并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对车载测距技术进行了综合比较,确定系统采用毫米波多普勒雷达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分别对前、后和侧向车间距离、两车相对速度和角度进行测量;在结合各种防碰原理的基础上,把系统分为主控单元子系统、测距子系统、信息采集单元子系统和显示—声光报警子系统四个部分,并确定了实现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在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对主控单元子系统和测距子系统进行了软、硬件设计,解决了系统功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
车辆防撞技术作为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子课题,将不断成熟和完善,防撞系统的应用可以缩短车辆间的安全行车距离,还可以实现安全超车,保证高速运行车辆的安全性,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防撞预警;雷达;超声波;红外线;传感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意义和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
1.3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5
第二章   几种测距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
2.1激光方式 7
2.2超声波方式 8
2.3红外线方式 9
第三章系统模型的建立 10
3.1追尾防撞模型的建立 10
3.1.1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10
3.1.2模型的建立 12
3.1.3模型的讨论 17
3.1.4模型参数的讨论 18
3.2超车侧向防撞模型的建立 19
3.2.1模型的建立 19
3.2.2模型参数的选择 26
3.2.3模型的最小转角与最大转角数据分析 28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30
4.1 单片机的性能特点 30
4.1.1单片机的选择 30
4.1.2 MCS-51单片机的主要性能 31
4.1.3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要求 31
4.2 追尾碰撞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32
4.2.1测量距离通道的设计 32
4.2.2测速通道的设计 33
4.2.3开关量输入通道的设计 34
4.2.4转向、油门、制动信号的采集 35
4.2.5声光报警的设计 36
4.2.6显示装置的设计 39
4.2.7电源设计 43
4.2.8电路板的电源保护装置和电源的抗干扰的设计 44
4.2.9“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44
4.3系统主要传感器 47
4.3.1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48
4.3.2超声波传感器 53
4.3.3红外线传感器 55
4.3.4霍尔车速传感器 55
4.3.5转向角度传感器 59
4.3.6制动踏板传感器 60
4.3.7油门传感器 61
4.3.8路面状况选择开关 61
4.4 系统总体电路图 64
第五章报警系统软件程序的实现 65
5.1系统报警方式 65
5.2程序设计思想 65
5.3程序的实现 66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1
6.1结论 71
6.2展望 71
参考文献 73
附录 76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网站:http://www. moc. gov. cn.
[2]百度搜索网站:http: //www. baidu. com.
[3]周立功单片机网站.http://www. zlgmcu. com. cn.
[4」刘运通,道路交通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王军雷,李百)II,应世杰,等.车道变换碰撞预警分析及最小纵向安全距离模型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4(4).
[6]钟勇,范森海,王永辉.高速公路事故的诱因及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0(6).
[7]郑安国.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与预防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学报.2002(4).
[8]陈晓东.郑建祥汽车用微机可靠性试验研究[J].汽车与电器.2002(增刊).
[9]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P89V51RD2器件手册.2004.3.
[10]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的CAN控制器应用指南.2003.10.
[11]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2003.10.
[12]周立功发展有限公司.LPC900单片机SPI互为主从模式详解.2001.6.
[13 MOTOROLA C. O. MC33989技术手册.2003. 12.
[I4)MOTOROLA C. O. Motorola Semiconductor Technical Data of MJD31 /32C. 1996. 06.
[15]刘郑国.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主控单元开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3.6.
[16]曾城.基于CAN-BUS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控制单元的研究开发[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7]胡铁红.高速公路追尾及侧向碰撞预警系统模型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8]赵纬华.高速公路碰撞预防报警系统传感器及电源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6.
[19]侯德藻.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DI].北京:清华大学.2004.4.
[20]Gabriel leen,Dond Heffernam,and alan Dune. Digital Networks in the Automotive Vehicle[i].IEE Computing&Control Engineering journal. 1993103 (6).
[21]A. D. C. Specification for NISSAN 172 ACC Radar System ARS100. 1999. 08.
[22]Miles Upton. Techinques For Distance Measurement[i],SAE95.
[23]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MI.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1997.
[24]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5]李华.MCS-51系统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26] 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式社.1996
[27]周立功.增强80C51单片机速成与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7.
[28]高松.应启戛.魏民祥.CAN总线及其在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E]。2002(3).
[29]李令举.汽车工程电子新技术.人发交通出版社.1996.
[30]张秀森.表面安装电路板组件可靠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E]。电子机械工程.1999 (10).
[31]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2]柴毅.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1.10.
[33]高有堂.电子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99教程「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34」杨振江.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5]赵晓莉.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抗干扰技术E].自动化与仪表.2002.1.
[36]马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4)。
[37]徐杰,杜文,孙宏.跟随车安全距离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0).
[38]Peter Seiler, Bongsob Song, J. Karl Hedrick. Development of a collisionavoidance system[Jl.SAE paper 980853.
[39]李晓霞,李百川,侯德藻.车辆避免技术A.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
[40]陈光武,侯德藻,李晓霞,等.高速公路实用安全车距计算模型「J].人类工效学.
[41」李晓霞,江宗法,边浩毅等.车载距离探测技术比较.长安大学学报.2002,22(2).
[42]Kaneko J, Shimamura A. A Design of Lane Change Maneuver for AutomatedVehicles[A].Proceedings of the 37t'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Control Tampa in Florida of USA[C].Florida ofUSA:IEEE, 1998. 1031一1033.


 

  • 关键词 汽车 碰撞 研究
  •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开发要素的选择分析
  • 下一篇:免测电表内阻的伏安法电路设计及其应用研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