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煤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煤气是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煤气泄漏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而今社会煤气泄漏的事件还是会有发生。这样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与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因此,怎样防止人们在使用煤气时的煤气中毒与防止煤气爆炸,已成为人们极为需要解决的事情。
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己不满足于传统的居住环境,对家庭及住宅小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被引入家庭,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见增高,体现在希望住宅不仅更便利、舒适而且更安全。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制作的一个多传感器的火灾报警器,通过设计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原理与传感器的连接控制。主要通过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检查室内是否发生火灾。
关键词:   单片机; 时时监控;  报警器;
1.1 设计背景与目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天然气的推陈出新以及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善,煤气(天煤气)这种生活能源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必备燃料。每年,在全国各地,因为煤气泄露而造成的煤气中毒或者煤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绝大多数都是因使用煤气热水器的不良操作或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所以怎么才能防止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与煤气爆炸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人们极为需要解决的事情。
人们现在面对煤气泄漏而造成的恐惧,难道就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煤气泄漏这样的问题吗?
本设计就是基于单片机与传感器结合设计的一个煤气报警器。本设计对环境中煤气溶度进行事实检查。设计使用的煤气传感器为NAP-505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它将所检测的煤气浓度值与我们手动设置的煤气浓度值进行比较,比较后得到偏差值。再通过对偏差值进行处理获得报警电路的控制控制信号,实现煤气溶度的检查与报警功能。
通过单片机设计的电子产品所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煤气泄漏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需要测量和控制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单片机有利于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利用单片机系统进行有效的预防对策。
1.3 设计内容
本设计就是基于单片机与传感器结合设计的一个煤气报警器。本设计对环境中煤气溶度进行事实检查。设计使用的煤气传感器为NAP-505电化学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它将所检测的煤气浓度值与我们手动设置的煤气浓度值进行比较,比较后得到偏差值。再通过对偏差值进行处理获得报警电路的控制控制信号,实现煤气溶度的检查与报警功能。本系统的控制系统主要是由51系列单片机、传感器电路、AD数据采集电路、实时时钟电路、复位电路、LED显示与键盘输入人机接口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等部分组成。
目 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1 绪  论	1
1.1 设计背景与目的	1
1.3 设计内容	1
2 核心元件	2
2.1 可煤气体检测用半导体气敏元件MQ-5	2
2.2 ADC0809模数转换	4
2.3 AT89C52	6
3.4 DS18B20温度传感器	7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9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9
3.2 复位电路	9
3.3 时钟电路	10
3.4 电压采集电路	11
3.5 放大电路	13
3.6 显示控制电路的选择与设计	14
3.7报警电路	16
3.8 ISP下载电路DIY	17
4 模块元件介绍	18
4.1 显示模块	18
4.2 AT89C52单片机	19
4.3  DS18B20温度传感器	21
4.4 可燃气体检测用半导体气敏元件MQ-5	23
5 系统软件设计	27
5.1 系统子程序分析	27
5.2软件整体设计思路	27
5.3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27
5.4 显示子程序	28
5.4 AD采样模块	30
5.4.1 AD采样子程序模块	30
5.4.2 A/D采样滤波程序模块	30
6系统PCB板制作和系统调试	31
6.2 系统的调试	31
6.2.1单片机系统调试	31
6.2.2 AD集模块调试	31
6.2.3 MQ-5传感器模块调试	32
7 总结	33
参考文献	34
附  录	35
附录1:原理图	35
附录2:仿真图	36
附录3:仿真运行图(正常)	37
附录4:仿真运行图(报警)	38
附录5:程序源代码	39
 参考文献
[1].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 北京:北航出版社, 1998年                                                               
[2].刘宝家.微型计算机应用1000例.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7年           
[3].张友德.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
[4].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5].沈红卫.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与分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6].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余永权.单片机与家用电器智能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8].房小翠等.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机电接口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9].张永枫等.单片机应用实训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0]. 李守勇等.传感器技术.2005,12(5):59-66
[11]. Maxim公司.Newreleases Data Book, 1996
[12]谢自美,《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14]《RCM5700 User’s Manual》
[15]http://www.p8s.bysj1.com,《AD623单电源,满电源幅度输出,低价格仪表放大器》
[16]霍亮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http://www.bysj1.com/html/4705.html http://www.bysj1.com/html/50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