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参数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摘 要
地震属性分析目的就是试图从大量的、丰富的三维地震数据中,拾取隐藏在其中的有关地层岩性、储层物性和流体信息。并定性预测岩相、岩性和含油气性,或定量估算油藏参数,利用少量的井孔资料揭示的储层特征,建立井点处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关系。最后利用这种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相应的储层参数,揭示储层分布特征。在大量调研有关地震属性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查阅地震勘探等相关书籍、文献后,作者将从地震属性发展历程、属性分类、地震属性应用、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属性提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最终选取某实际工区对理论进行验证。作者对属性参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类,去除了那些与实际地质结构没有直接联系的纯数学属性,重点讨论了一些与实际地震资料结合紧密的属性参数。论文重点集中在理论地震模型的建立以及地震属性理论结合实践工区的验证性讨论。由于作者接触地震属性领域的时间较短,文章中较多篇幅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讨论上,对实际属性应用工作稍欠缺,望各位读者见谅。
关键字 :地震属性 ;提取 ;地震记录
目 录
1 绪论 1
1.1 地震波属性技术发展概况 1
1.2地震波属性技术发展趋势 2
1.3 地震波属性的分类 2
1.4地震波属性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5
1.4.1油气预测方法 6
1.4.2储层参数估算方法 7
1.5 主要研究内容 8
2 地震波属性的提取 9
2.1地震波振幅属性的提取 9
2.1.1 瞬时振幅A(t)的提取 9
2.1.2 地震波其他振幅属性的提取 9
2.2地震波频率属性的提取 10
2.2.1主频提取方法 10
2.2.2其他频率属性的提取 10
2.3提取实际工区中地震波属性 11
2.4 小结 14
3 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15
3.1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机制 15
3.2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假设 15
3.3 速度和密度资料的获得 15
3.4地震子波选取的方法 15
3.5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及提取属性 16
3.6小结 21
4 地震属性的应用 22
4.1应用振幅属性求取储层厚度 22
4.1.1 储层厚度预测——反射振幅法 22
4.1.2 振幅——旅行时差法 22
4.2 利用频率属性划分地层层序 22
4.3 小结 23
5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24
6 对实际地震记录进行属性研究 30
6.1 工区概况 30
6.2工区剖面及合成记录 31
6.3 提取工区地震波属性参数 32
6.4 小结 34
7 结论 35
附录 38
参考文献
[1] 李庆忠.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今后的发展方向.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
[2] 熊鑫.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3).P324-328
[3] 刘宪斌.林金逞.韩春明等.地震储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地球学报.2002.23 (1) P73-78
[4] 印兴耀.地震技术新进展.2005.P58-70
[5] 董立生.地震属性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石油物探.2004.4
[6] 印兴耀.韩文功.李振春等.地震技术新进展.2005.P71-114
[7]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8] 姚姚.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地质出版社.2006.P149-151
[9] 夏竹.刘超颖等.地震道时间域频率属性特征和地层层序划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
[10] 刘文岭.牛彦良.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石油物探.2002.41 (1) 100-103
[11] 邢正岩.刘磊等.井间地震资料属性分析与储层参数转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
[12] 王忠.用于储层预侧和监测的地震属性技术.石油物探译丛.1997.19 (6) P44-46
[13] 包祥生.伊成等.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石油物探.2006.1
[14] 陈波.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分析储层含油气信息.特种油气藏.2005.6
[15] 乐有喜.利用模型技术研究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物探与化探.2001.25 (3) P191-197
[16] 孟剑.工作站地震数据加载方法详解.中原石油勘探局网站.2005
[17] 张瑞智.赵清润.谷新平.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新疆油田公司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12
[18] 王咸彬.顾石庆.地震属性的应用与认识.石油物探.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