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研究

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研究

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研究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290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4-30)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研究

 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研究

 摘要:慈善募捐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行为模式,“募捐者”与“被募捐者”彼此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慈善募捐行为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以罗尔事件为例,分析了罗尔事件带来的影响与意义,对进行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比较。
 
关键词:个人求助;慈善募捐;影响因素;非营利慈善组织;比较研究
 
 
Abstract: charitable donation is a behavior mode of human interaction. Donors and donors have different social roles, while charitable donations of each role a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Rolle event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olle event, and compares the personal help to charity and the charity collection.
Key words:Charitable Donations;Influencing Factors;Non-Profit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前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内容 3
(四)研究方法 3
二、问题的提出-罗尔事件分析 3
(一)罗尔事件回顾 3
(二)罗尔事件带来的影响与意义 4
三、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区别 5
(一)主客体 5
(二)法律关于与法律适用 5
(三)剩余财产的处理 6
(四)信息透露 6
(五)监督 6
(六)目的 7
四、规范个人求助 8
(一)个人求助 8
(二)慈善募捐 9
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前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慈善募捐的研究成果有逐渐增多的现象,见诸报端的有关慈善事业的新闻也在不断增多。2006年民政部公布了首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7-2010)》,[1]这标志着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告别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蹒跚学步期”,正在步入“快速成长期”。 据《2007年度中国慈善募捐情况分析报告》披露: 2007年,我国公众和的慈善募捐(款物)总额达到了223.16亿元,约占GDP总量的0.09%,与2006年相比,增长123%,其中全年平民募捐额近32亿元,人均捐款近2.5元,有大约10%的个人参与了捐助。[1]2008年,受自然灾害、新税法、行业(非营利)组织发展等影响,我国慈善市场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慈善大环境、公众与界的募捐热情、慈善组织,都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空前局面。以汶川大地震为例,截至2008年8月1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募捐(款物)总额592.73亿元,超过了2007年度的募捐总和。[2]但目前学术界对慈善募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营利慈善组织和的社会责任层面,更多的是从经济学、心理学、公共政策学的角度探讨,很少从个人慈善募捐的社会行为角度来探讨。
(二)研究意义
就目前来看,当社会所倡导的募捐与募捐制度所实际允许的行为相适应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与制度相适应的募捐行为而规避因未施予募捐行为社会所给予的巨大舆论压力。由于制度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媒介,那些人们认为可接受的和遵循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合乎制度规则的,久而久之,这种制度会相应的衍生出一种人们愿意遵守的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这种长久遵循的道德在实质上会被社会所倡导的的这种行为准则所替代。在此情形之下,由原本的道德观念所导出的行为由于与现有的制度不相符,那些坚持道德观念的人反而被视为是特立独行的,需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和其他的现实代价。
在完善的募捐制度的规制下,人们只须做到日常的行为规范就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善”的期待,就可以促进募捐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募捐事业的制度基础,健全募捐事业制度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募捐事业,是惠及百姓、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是发展,行业进步的重要表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沟通不同社会阶层成员,特别是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缓和阶层矛盾、社会矛盾,促进稳定发展的必要桥梁与工具;发展募捐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研究募捐事业的制度基础,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文将开辟出一个独特的角度,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人的慈善募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慈善募捐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互动的行为模式,“募捐者”与“被募捐者”彼此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每个角色的行为模式常受其所扮演职位的影响。[3]有些社会阶层是先天已经存在的,例如男、女、贫、富;有些社会阶层是个人后天通过努力得来的,例如学历、社会地位。慈善募捐行为常受许多因素影响,而社会阶层就是其中之一,贫者、富者因为先天经济能力的不同,故常理而言富者比穷者更具有能力募捐。但结果往往并非如此,笔者经常会看见,一位贫者平时节衣缩食,却在非营利慈善组织劝募时把毕生的积蓄全数捐出,而这样感人的情节也经常被传播媒体专题报导并受人尊崇,为什么?因为从社会学角度来说,那不是常态的社会行为,所以才值得民众特别赞赏。
(四)研究方法
本文拟从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现状入手,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行为的外部效应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探讨,目的是解决有关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行为外部效应的一些基本问题,为慈善救助有效的实施募捐行为提供指导,提升募捐外部效应水平。
二、问题的提出-罗尔事件分析 
(一)罗尔事件回顾
公元2016年11月30日上午,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称深圳本土作家罗尔5岁女儿罗一笑,被查出患有重病,医疗费每天高额。心急如焚的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如果多转发一次这篇文章,便会为笑笑的治疗筹款多增一元钱。随即,有网友称此事为营销炒作,罗一笑的治疗花费并不像文中所说的那般高额,而且罗尔在东莞与深圳均有房产,善款也早已筹齐。罗尔事件”酿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机。从为患白血病的小朋友转发、打赏,到质疑其父罗尔有能力自救、此事为营销行为,一天之内,公众情绪坐了次过山车。1日,事情有了个初步的结果。经几方商议: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将总计2626919.78元的微信用户赠予款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
 
  • 关键词 个人 求助 慈善 募捐 比较 研究
  •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华商学生网购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下一篇:360论文写作网专业写作轻工纺织食品类毕业论文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