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医学论文)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医学论文)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医学论文)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304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5-05)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医学论文)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摘要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生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自上世纪60年代Lesher等发现1-乙基-1.4-二氢-7-氯-4-氧代喹啉-3-羧酸<萘啶酸)有抗菌作用后,迄今为止,通过对萘啶酸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药物已有几十种。近十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本文结合近期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耐药机制的作用及不同机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耐药机制对耐药菌传播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志贺菌  氟喹诺酮类  耐药机制

目录

1 绪论 2

2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内容 3

3 耐药性产生原因分析 8

3.1 志贺菌耐药生物化学机制 8

3.1.1 产生灭活酶 8

3.1.2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9

3.1.3 改变志贺菌外膜通透性 9

3.1.4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 10

3.1.5 代谢拮抗物增加 10

3.1.6 其他 10

3.2 耐药性产生原因 11

3.2.1 医务人员用药不合理  11

3.2.2 患者自身用药不合理  11

3.2.3 农牧业用药不合理 12

4 志贺菌耐药的控制策略 12

4.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2

4.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13

4.3 加强药政管理 13

4.4 开发治疗感染的新疗法  13

4.5 严格掌握适应征  14

4.6 建立志贺菌耐药监测网及加强实验室内质控  14

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1 绪论

   喹诺酮类(QNS>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2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加广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该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多,临床医务人员必须熟悉这些药物,既可充分发挥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合成抗菌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据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的销售额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抗菌药物的销售额中占第2位。近20年来,喹诺酮类抗菌药不断有新品种问世,是研发得最快的一类抗菌药物。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作用机制、抗菌活性及药动学特性等方面均与环丙沙星等品种有不同之处,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也较老品种有所扩大。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志贺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发现的第一个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药物——萘啶酸,以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开辟了抗菌药物研究和使用的新途径。40多年来,国内外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不断进行修饰,并对其含氟集团加以变革,陆续开发出多种新药物投入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抗菌谱逐渐拓宽,从单一抗革兰阴性菌的窄菌谱,发展到抗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广谱抗菌药。

参考文献

[1] 臧金灿.志贺菌耐药性机制与临床合理用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77~1379.

[2] 高仕瑛,杨赟, 邓仲良,等.社区外环境中志贺菌种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 17(10):1830~1837.

[3] 刘丽华.从门诊处方看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用药误区[J].中国伤残医学, 2007,15 (4):62~63.

[4] 李明成,王立霞,李素环,等.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志贺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6):650~651.

[5] 王立云 . 志贺菌耐药性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7,9(8):14.

[6] 张壮丽.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及志贺菌耐药性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13):253.

[7] 占伟.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耐药[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2):190~191.

[8] 汪斌,梁慧,韩彬等.805份血液志贺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6):813~814.

[9] 刘丽.浅析志贺菌耐药机理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61~62.

[10] 何力志,彭爱红,李先斌/志贺菌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应用与耐药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 3): 889~891/

[11] 朱德妹,张婴元,汪复.2006 年上海地区志贺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 1 7(6):393~399.

[12] 李永泰,Weinstein AJ,杨敏.中国志贺菌耐药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6.

[13] 王迎迎,程君,李慧,等.2005 年安徽省志贺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7):426~430.

[14] 黄清臻,崔淑华,李宏。 从志贺菌的耐药性到害虫的抗药性[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5):362.

[15] 刘健华,陈杖榴.食品动物源志贺菌耐药性与公共卫生[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1:23~24.

[16] 洪秀华.志贺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和志贺菌耐药性监测[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1): 21~24.

[17] Borges M I, Adrian R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rug pump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 2001,9(2):69~71.

[18] 农生洲,覃桂芳.加强志贺菌耐药性监测的紧迫性及意义[J]。广西医学,2006,28(1):76~79.

[19] 刘利强,杜娟,刘彦威.志贺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0):47~50.

[20] 张珍珍,吴俊伟,杨卫军.志贺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控制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2008,29(2):106~109.


  • 关键词 志贺 喹诺酮 药物 耐药 机制 研究 医学论文
  • 上一篇:针型翅片管烟气余热锅炉设计
  • 下一篇: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及IL-2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医学论文)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