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 适用:本科,大专,自考
  • 更新时间2024年
  • 原价: ¥292
  • 活动价: ¥200 (活动截止日期:2024-03-31)
  • (到期后自动恢复原价)
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理论,从理论上说明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接着对我国近年来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基本描述,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错配发展的基本特征。对中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然后结合国内外有关对VAR模型的理论研究,系统介绍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它的构造和分析过程。随后,进入到统计模型的构建和检验过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运用相关数据,对我国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应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GDP与进口额、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长期显著的拉动作用,而进口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远远小于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和我国国情,就提高人力资本错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错配   经济增长   VAR模型   实证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main theori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ory. Then, it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reflect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hina's human capital mismatching on economic growth.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VAR model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pection process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 is also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se of relevant data, the empirical study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its import and export is analyzed by VAR model,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dynamic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Export trade has a long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act of import trade on GDP is far less than the impact of exports on GDP.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d mode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foreign trad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human capital mismatch,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VAR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一)国外有关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
(二)国内有关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
 三、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分解与测算 4
(一).资本错配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6
(二).人力资本错配程度的估算和错配系数的分解 7
(三).错配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分解与测算 10
四.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介绍 13
(一)VAR模型的构造 13
(二)VAR模型最佳滞后期数的确定 14
(三)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14
(四)协整关系检验 15
(五)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16
五.实证分析 17
(一)若干假设 17
(二)指标的选取 17
(三)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 18
六.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18
(一)单位根检验 18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19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构建 20
(四)Granger因果检验 21
   (五)脉冲响应分析 21
(六)方差分解分析 23
七.结论与建议 24
(一)主要结论 24
(二)政策建议 24
参考文献 26
附表 28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永远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大大加深了各国间的经济往来与依赖,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不发展人力资本错配而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关于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本错配能否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等问题一直是许多学者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从最新数据来看,从1978年到2007年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是9.8%。与此同时,人力资本错配也快速发展,无论是总额还是增长速度都呈现出快速增加和增长的态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4.17%,高于GDP的发展速度。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而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人力资本错配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人力资本错配以惊人的速度更快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人力资本错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人力资本错配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国内的经济学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本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结合最新宏观经济资料,尝试运用统计模型来定量分析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二)研究意义
2007年初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并对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作为贸易大国,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从资本层面、商品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最终都要传导到中国。人力资本错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给人力资本错配造成的影响,稳定经济增长就成为当前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关注并研究我国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发展特征,对我国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人力资本错配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我国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外有关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早就引起了国外经济学家和学者的关注,早在15世纪,重商主义者最早提出了出口贸易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1871年,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到了近现代,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和R.纳克斯提出人力资本错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978年,巴拉沙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实际GNP平均增长与实际出口平均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类似结论。其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尝试运用多种定量方法和技术来分析两者的关系,在不同层面上得出了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1999年劳伦斯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100多个制造业中国际竞争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有部分学者运用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却不支持人力资本错配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如1998年,格塔克分析了韩国实际人均GDP与出口的关系,发现运用VARL模型(基于水平数据的VAR模型)则没有得到出口贸易促进GDP增长的结论。
(二)国内有关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我国人力资本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观点各异。1999年,魏巍贤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明出口对GNP的贡献稳定在31%,而GNP对出口的贡献不足10%,得出了中国只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002年,张亚斌等通过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回归分析,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2005年曹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了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人力资本错配的关系,表明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错配的核心影响因素,并着重考察了汇率波动因素。2006年,万金金、谢进孝利用1978年到2004年的中国GDP与进口额、出口额的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人力资本错配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促进作用的结论。2007年,林宏、蔡宏波应用VAR模型,分析了1984年—2003年我国货物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开放度三个开放度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
从以上所介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人力资本错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并且大部分学者起初都把注意力放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来虽然对进口的关注有所加重,但大都未考虑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动情况,而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势必会影响到人力资本错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在定量分析方面,基本上是应用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文也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实际情况的变动,利用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理论基础完备和应用广泛的VAR模型从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全面分析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三、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分解与测算
 
(一).资本错配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中计算所需的各指标中,各省及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数、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指数等反映产出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83—2011)、《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和各省《统计年鉴》;关于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本投资指数、劳动报酬、劳动数量、折旧额等反映投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以及历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此外,关于工业行业的数据则来自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1)关于分地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由于分解的需要,本文采用流行的永续盘存法首次估算了1978—2010年分东中西部地区和三次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数,估算的方法主要借鉴和综合了单豪杰(2008)和徐现祥等(2007)文中的测算思想和技术。其中由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提供了各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折旧额,所以为了计量准确起见,三次产业的资本存量估算中,2004年以前资本存量的估算我们直接采用折旧额计算,而2004年以后缺少的折旧额数据我们在计算时统一按10.96%的折旧率扣减折旧,与估算全国资本存量时同(这里由于全国与各省的数据有出入,例如各省的实际值相加后往往与全国数据不等,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分省分产业的数据与全国的存量数据分开估算,前者借鉴徐现祥的方法后者借鉴单豪杰的方法,累计得到各省的三产资本存量并取份额后,乘以全国资本存量得到全国的三产资本存量数据,在分解各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增长时亦分别采用各省和全国的数据)。此外,2004年以后缺少的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我们采用各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替代。
 
  (2)关于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和劳动收入份额的计算。本文用就业人员数代替劳动投入数量,其中需注意的是由于放宽了1990年就业人口的统计口径,尽管这一年的就业人口统计数据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并不影响本文的整体分析。其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只提供1993—2004年各个省份三次产业的劳动报酬数据,因此,我们在分解1993年以前和2004年以后资源错配系数时的处理方法是:将1993年以前的和2004以后的劳动收入份额数据分别等于1993年和2004年。而在进行经济增长分解和模型中涉及针对劳动报酬求偏导时将其视为常数。
 
  (3)文中除劳动报酬的数据不可得而采用名义数据(即劳动报酬份额为名义劳动报酬额除以名义GDP值)外,其余的变量均为以1978年为基期的实际值。
 
 (二).人力资本错配程度的估算和错配系数的分解
 
  (1)分地区和产业的错配系数分解。对于分地区分产业的资源错配状况,根据第二部分的分解模型和(4)式,错配系数可以表示为相对配置效率指数(AEI)和技术选择指数(TCI)之积,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其置于各经济增长周期中来研究。⑧1950—2010年,中国一共经历了11轮经济增长周期,下面的测算涉及第6—11轮的增长周期,即1976—1981(其中我们的数据始端为1979年)、1982—1986、1987—1990、1991—1999、2000—2009,以及2010年的6个增长周期。
 
  表1报告了各个地区及三次产业在1979—2010年中国各个经济周期中错配系数的分解及波动情况。可以很容易看出:①对于错配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在各个经济周期内,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误置状况并未发生很大波动,其中,东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误置状况最为严重,而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上的误置程度与东中部相比则相对较大。由此可以清楚地发现东部地区在第二、三产业上的资本配置相对过多,而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劳动力相对配置过剩,这种现有的要素配置状况也表明东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还有很大的接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空间,政策制定者应努力消除现有的地区间配置障碍,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改善非农部门的错配状况。②对于AEI,按照理论部分的分析和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三次产业无论在资本深化程度(资本密集使用程度)上,还是在资本的产出和配置效率上,都较中西部地区来得高,但若置于各个经济周期中来看,可以发现地区间彼此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也说明了地区间的资本流动正在加强,要素跨地区的配置障碍正在逐步打破。③对于TCI,由于TCI越小,经济发展越具有赶超力度,偏离平均资源禀赋和配置的趋势就越明显,表中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第二、三产业增长强劲,而中西部地区得益于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和投资偏向,其第二产业在各个经济周期中的赶超力度正稳步增强,资本流入和深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至于第一产业,数据则显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劳动力过剩和资本配置过少、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在三个地区普遍存在。④对于全国来说,图4中三次产业资源错配系数的波动与图1中的结构变迁周期基本吻合,这也表明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与经济结构改变是相辅相成的。就各个经济周期和时间趋势来看,第二和第三产业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所恶化外,其余年份均趋于好转中,但趋势不明显,与此相反,第一产业自1989年起则基本处于不断恶化状态。
  • 关键词 中国 人力 资本 配对 经济 增长 用的 实证 研究
  • 上一篇:浅谈无锡君来洲际酒店宴会厅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 下一篇:酒店实习生满意度及流失现象探析—以无锡太湖皇冠假日酒店为例
  • 暂无购买记录

    暂时没有评论

    真实

    多重认证,精挑细选的优质资源 优质老师。

    安全

    诚实交易,诚信为本。

    保密

    所有交易信息,都为您保密。

    专业

    10年专业经验,10年来帮助无数学子。